武當山什么時候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湖北的武當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被列人《世界遺產名錄》。
武當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圣 地。相傳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即在此修仙得道飛升,也是武當拳術的發(fā)源地。武當意 為“非真武不足當之”。
??名勝區(qū)面積為321平方千米,有眾多的自然勝景和人文勝景,主 要包括三潭、九泉、九井、九臺、十池、十石、十一洞、二十四洞、三十六崖和七十二峰 等,構成一幅瑰麗無比的丹青畫卷。
武當山不但風景美,而且是我國一座文化寶庫,山上古代建筑中規(guī)模宏偉、工程浩大 的道教宮觀,則更負盛名,稱得上是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跡。
??山上人文景觀宏偉壯觀, 唐、宋、元、明、清各代在此均有構筑。唐代時太宗李世民于貞觀年間(627 — 649),在 此敕建五龍祠。到宋代,以崇祀真武帝君為根本理義,直接為皇室服務的的武當道教基本 形成。至明代成祖朱棣封武當山為“大岳”,明世宗朱厚熄更封之為“治世玄岳”。
??這時武 當道教達到鼎盛時期,成為至高無上的皇室家廟、全國道教活動中心。
山上現存的大量古建筑多為明代所建。據史載,明成祖朱棣崇奉道教,在建設北京宮 殿(今故宮)、太廟、社稷壇、天壇等基本完工后,于永樂十年(1412)即命人率30萬眾 進駐武當山,大興土木,以十三年之功,從均縣(今丹江口市)城內的凈樂宮到天柱峰金 頂之綿延70公里的路旁,建成后來形成的九觀、九宮、十二亭、三十六庵堂、三十九橋 梁、七十二巖廟等整套關聯(lián)完整而雄偉壯觀的建筑群之33處建筑,古棧道似銀線串珠, 連接著主體建筑和點綴性小品建筑,計殿堂廟宇2萬多間、400多處,總占地面積160萬 平方米,超過故宮一倍以上,構成龐大的道教建筑群,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 其規(guī)模之宏大、技藝之精湛、工程之艱巨,實為世所罕見。如此浩大的工程,在中國名山 開發(fā)史上可說是僅有絕無。整個建筑體系按照政權和神權相結合的政治意圖,每一建筑單 元都建在峰、巒、坡、崖澗的合適位置上,借自然風景的雄偉高大或奇峭幽壑,構成仙山 瓊閣的意境。
??既體現了皇權的威武莊嚴,又體現了神權的玄妙神奇,創(chuàng)造了自然美與人文 美高度融合的名山景觀。
武當不僅是風景勝地,還是道教名山。而且,武當的武術也非同小可,令武當山真正 名揚天下的是一代宗張三豐,他創(chuàng)立的武當派與嵩山少林派齊名。武當武術與道教淵源 極深,道士修煉學道,往往伴以習武,武當武術以養(yǎng)身練功、防身保健為宗旨,以柔克 剛,后發(fā)制人,自成一派,被稱為“內家拳派”。
??
道教是發(fā)源于中國古代文化的本土宗教,當時中國有多座道教名山,而武當山的宮觀 為何舉世無雙?其中緣由與明成祖朱棣密切相關。
武當宮觀始建于唐代,宋元時又陸續(xù)有建置,到了明代,藩王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 奪取了侄子的皇位。為了使這種違背封建倫理綱常的行為名正言順,天下歸心,他的理論 依據之一便是皇權神授,得到了武當真武大帝的陰佑。
??他在功成即位后大興土木,北修故 宮,南修武當,后者便是為了酬謝神靈,鞏固統(tǒng)治。朱棣還把真武欽定為皇室的主要保護 神,這些舉動為武當道教的鼎盛拉開了序幕。以后明朝諸帝一直把武當作為專為朝廷祈福 禳災的朝廷家廟,扶持武當道教,加封武當,擴建宮觀,使其成了“天下第一山”,全國 的道教活動中心,在明朝,其政治地位,如日中天,眾名山不可同日而語。
?
?幾百年來,武 當信徒不僅廣及大江南北黃河上下,而且遠及臺灣、香港和東南亞。
Hash:60674ceac728e3219b854c756cf37db287b6c3d3
聲明: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