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旺蒼!

清晨
當?shù)谝豢|陽光灑下
在晨曦中醒來

地處川陜兩省交界的米倉山南麓
位于廣元東北部
50余萬人口
生活在近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早在新石器時代,旺蒼就有先民棲居
自宋武帝永初元年設縣
距今已有1600年的建制史
1945年旺蒼正式建縣
因治所設于旺蒼壩,故名旺蒼縣

▲七十年代的旺蒼縣城(圖源:旺蒼攝影家協(xié)會)

旺蒼之美,美在山水
旺蒼是國家重點生態(tài)功能區(qū)
南北氣候交界線和東西部地理分界線在此交匯
四季山清水秀
常年藍天白云
森林覆蓋率達75.33%

開窗見山

在旺蒼縣城
隨便打開一扇窗
都能看到起伏有致的米倉山麓
所謂“推窗見山”,大概就是這樣

東西鼓城山拔地而起,氣勢恢宏
七里峽炫麗多姿、清雅奇幽


▲鼓城山—七里峽景區(qū)
(AAAA級)
山花爛漫、流水潺潺


▲米倉山大峽谷景區(qū)
(AAAA級)
春賞萬畝杜鵑、競相怒放
秋看層林盡染、漫山紅遍


正待世人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檬子大峽谷(何光貴 攝)
走進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與山間精靈來一次偶遇


“波光粼粼”

“悠悠東河水,旺蒼母親河”
東河穿城而過
戲水、游泳、垂釣
這里記載著旺蒼人的童年時光


常年水溫保持在42℃左右
是修身養(yǎng)心的好去處

▲鹿亭溫泉


旺蒼之美,美在人文

貫通旺蒼全境的米倉道
是歷史最為悠久的古蜀道
被譽為飛架秦蜀文明的通達天路

路面斑駁,飽經(jīng)滄桑
古道沿著巖石的節(jié)理開鑿
彰顯了先人的聰明與智慧



中國紅軍城
是目前我國保存面積最大、保存最好
以及遺址點最多的紅軍遺址群之一
其前身
起源于東漢時期的古老集鎮(zhèn)
現(xiàn)仍存有大量的清代古民居建筑

1932年, 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方面軍
在徐向前、李先念等紅軍將領的指揮下
實行戰(zhàn)略轉移,進入川北地區(qū)
旺蒼作為川陜蘇區(qū)后期的政治中心
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這里
運籌帷幄、揮師作戰(zhàn)
留下了大量的紅色革命遺址遺跡

▲紅軍城內遺址、遺跡分布(來源:《中國推介》)
站在旺蒼中國紅軍城內
走在青石板上
當年的槍林彈雨仿佛歷歷在目


木門會議舊址位于旺蒼縣木門鎮(zhèn)
1933年6月底
川陜革命根據(jù)地黨政軍主要領導人
張國燾、陳昌浩、徐向前、王樹聲等100余人
史稱"木門會議"


木門會議舊址自身
亦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佛教場地
始建于南梁,毀于隋
唐代重建,敕名“廣福院”
現(xiàn)存建筑為清康熙年間再建

旺蒼非遺

2個省級非遺
7個市級非遺
35個縣級非遺
這些川北先輩們留下的寶貴遺產(chǎn)
經(jīng)過時光的洗禮和淬煉
在非遺傳人的堅守和創(chuàng)新中
詮釋了旺蒼獨有的質樸和芳華


位于紅軍城內的非遺館
展示了旺蒼非遺的方方面面
深厚的非遺文化定格在這里
也定格在旺蒼人的薪火傳承中



旺蒼之美,美在唇間

在前不久舉辦的四川第九屆茶博會上
旺蒼縣被評選為全省茶葉十強縣

旺蒼米倉山海拔600——1200米
高山梯田上分布著錯落有致的茶園
產(chǎn)出的茶葉氨基酸、鋅、硒的含量極高
尤其是米倉山黃茶,位列廣元七絕之一

▲木門黃茶園

全國最大的黃茶生產(chǎn)基地
全國有機產(chǎn)品認證示范區(qū)
全國綠茶加工示范基地
……
旺蒼境內茶葉種植面積已超過20萬畝
米倉山黃茶、有機綠茶、高陽茶等等
旺蒼茶業(yè)不斷創(chuàng)新
讓小茶葉成為大產(chǎn)業(yè)、致富葉

小小一片茶,喝出旺蒼味
米倉山茶香氣經(jīng)久不散、味道鮮醇甘爽
飲用價值、觀賞價值極高

百家宴


▲百家宴
每年秋季的旺蒼紅色旅游文化節(jié)
十里擺紅席、巷里飄飯香
一道道代表旺蒼特色的美食
擺在中國紅軍城“十里”長席上
千人同席,熱鬧非凡



旺蒼朋友常開玩笑說“沒吃過旺蒼酸辣粉,不算到過旺蒼 。”
走在旺蒼的街頭
隨處可見賣酸辣粉的小吃店
旺蒼還曾舉辦過"酸辣粉節(jié)”
足以見得酸辣粉在旺蒼人民心中的地位



一小把火鍋粉
搭配上火腿腸、魚丸、鴨血、青菜等等
便成了麻辣燙
約上三五好友圍坐在一起
這種又麻又辣又香的美味
簡直不要太過癮

還有臘三鮮、油勺兒、火燒饃等等
舌尖上的旺蒼
滿足你的口腹之歡!



旺蒼的魅力
只有深入了解之后才愈發(fā)迷人
我們的旺蒼,飛速發(fā)展
正在跨向更美好的未來

這,就是旺蒼!
Hash:68de6146a1817f7b81869e115a4fd3f97fcbe638
聲明:此文由 旺蒼在線官方號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